111學年起中小學生必修本土語言,教育部109年7月為此舉行課審會審議大會,37名委員出席討論新課綱總綱修訂草案,並交付各分組審議會進行討論。
按語發法規定,111學年起本土語言納中小學必修課程,教育部7月底為此舉行今年首次課審會審議大會,就傳出國中分組課審委員憂必修課被排擠,反對本土語言納必修課;109年10月25日舉行第五次會議,教育部證實有四名委員中途離席,隨後遞出請辭書,相關決議都將因人數不足停擺。
教育部表示,10月25日召開課審會審議大會第五次會議,針對國民中學的課程架構部分進行討論,會中有四名委員中途離席,隨後遞出請辭書。由於四名委員請辭,往後數次會議,將持續進行意見交流,但暫不作成決議。109年11月24日以後,課審會將重新組成,將儘速接續完成課綱修訂草案的審議。
語發法第九條規定,教育主管機關應將國家語言列為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的部定課程。第18條則明定,第九條規範要在108課綱上路後三年,也就是111學年正式上路。
一路以來,本土語言納中小學必修引發爭議,有團體批評,教育部一方面要配合蔡英文總統政策,2030年落實雙語教育,一方面又要配合語發法,此例一開,中小學必修課程種類恐無限增加,但每生每周節數有限。